養和增設創新及專業培訓學院
逾百年來精益求精 推動醫學教育與研究

疫情後各醫療機構運作逐步復常,對於養和醫療集團(養和)而言卻不單着眼於復常。除了繼續引進尖端醫療科技和儀器,養和亦堅持投放資源於醫護培訓和醫學研究,並於5月新成立「養和創新及專業培訓學院」(下稱培訓學院),推動醫學教育和科研,為本地以至周邊地區提供知識交流平台,促進醫學業界發展。 近月港人北上消費蔚然成風,醫療服務也不例外。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表示,留意到有些港人北上做身體檢查、牙科保健等,但認為本地醫療體系有其獨特優勢。陳醫生遂分享養和在疫情後的情況:「自本港全面通關後,養和無論是病牀使用率或門診求診人數,均逐步回復至疫情前水平。雖然部分港人會北上進行一些較基礎的檢查和治療,但本港醫療服務強調個人化,會按病人的情況提供適切的檢查和治療方案,因此病人若面對較複雜及高風險的病症,依然會選擇留在香港治理。」 養和的營運宗旨並不止於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亦不懈努力培育醫護人才,推動持續學習的精神,令醫療服務更上一層樓。陳醫生指出,養和在今年5月成立「養和創新及專業培訓學院」,把現時醫院內部不同的培訓項目整合管理,並開拓更多嶄新的專業培訓課程,旨在鼓勵本地以至大灣區醫療同業於知識及管理模式方面的知識轉移和交流,為提升醫療護理服務水平貢獻己力。 培訓學院推照顧者急救訓練 促進與內地醫護交流 陳醫生續指:「培訓學院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平台,除了養和的醫護,亦開放予本地及鄰近地區的公、私營醫護人員參與。培訓學院在提升同業的專業知識之餘,也不忘教育普羅大眾一些救急扶危的技巧,例如為公眾人士提供美國心臟協會認可的心肺復甦法及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證書課程、物理治療師指導長者防跌講座等。這些課程特別適合需要照顧家中有長者或病人的人士或家傭參加。」 養和醫院早於1927年已成立首間香港私營醫院護士學校,至今每年提供200多個學額。養和一直鼓勵員工參與在職培訓,包括出席各類型訓練課程及醫學研討會,也會定期派醫護到海外知名學府如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UCLA)、美國加州三藩市大學(UCSF)等進修,學成後再與其他同事分享,藉以促進院內同事互相交流知識和技術,學以致用,與時並進。 醫療服務以外 推進醫學教育和研究 陳醫生指出,集團及旗下成員所得盈餘,都會投放於提升養和的各項發展,包括提升醫療設備、拓展醫療服務及支持醫學教育和研究。養和秉承創辦人之一及前任院長李樹芬醫生的理念,十分重視培育醫護人才。陳醫生說:「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因此院內醫生持續進修,建立『專科中的專科』,又鼓勵前線護士積極進修成為專科護士,讓臨牀服務保持高水準。我們亦十分支持同事進行自主研究,在引進新儀器或技術後,養和的研究團隊會進行不同的臨牀研究以提升治療果效。養和是首間獲國家藥監局認證的私家醫院,一些未上市的新藥也可在養和臨牀試驗中心進行試驗,以蒐集臨牀研究數據,用於新藥評估參考,有助推動新藥發展,令更多病人受惠。」 在提升醫護專業水平的同時,養和也十分注重病人的整體求醫體驗,陳醫生續指:「以體檢為例,在傳統套餐以外,我們提供更個人化的選項,求診者可因應本身病歷或關注的健康項目進行檢查。另一方面,我們十分重視收費透明度,病人入院時必會為他們提供費用預算。」除了跑馬地養和醫院外,養和亦於金鐘開設專科中心,先後在中環、北角、太古及筲箕灣開設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並重點發展位於筲箕灣的養和東區醫療中心,設有全面癌症診斷及治療服務,以及全港首部質子治療系統,為病人提供全面和個人化的醫療服務。 與內地醫療機構交流 互相取長補短 對於近年中港兩地醫療融合的趨勢,陳醫生指,養和過去一直都有跟內地醫療機構緊密聯繫,尤其於醫護培訓和人才交流方面,養和早於2017年與港大深圳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及於2019年與北京協和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協議。「香港的醫療專業認證制度及醫護人才質素固然出色,而內地近來亦急促發展『智能醫院』,善用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於診斷治療方面,同時廣泛實行醫療紀錄電子化,都值得香港借鏡。」他深信,透過兩地人才交流、互相學習,有助兩地醫療體系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養和增設創新及專業培訓學院
逾百年來精益求精 推動醫學教育與研究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