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2023)

全港首間EVO ICL Premium Centre清晰眼科提供先進矯視服務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矯視已不再局限於LASIK和SMILE,近年發展迅速的ICL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成為大趨勢,透過微創方式將度身訂造的鏡片植入眼球內,達致矯視效果,有別於傳統,它是唯一毋須切割角膜組織、可隨時還原的矯視手術,過去幾年間,全球成功植入有關鏡片的數量急增一倍至200萬枚,為推廣ICL在港的普及化,Clarity清晰眼科與Staar Surgical開設本港首間EVO ICL Premium Centre,專門為市民提供ICL矯視服務。 眼睛健康是近年醫學界關注的議題之一,有調查預料2050年全球將有一半人口患上近視,香港這大都市,情況更嚴重,預料多達88%人有近視,不少患者選擇以矯視手術解決相關問題,但傳統手術如LASIK和SMILE有不少局限,近年冒起的ICL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正是另一個選擇,它有30年歷史,至今已發展至第5代,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數據顯示,99%使用此技術的矯視者對術後的視力效果感滿意。 微創切口植入鏡片 手術10分鐘完成 眼科專科醫生王嫣宜表示,傳統矯視手術利用飛秒激光或打磨角膜來改變角膜弧度,達致矯視效果,但ICL技術是將一片度身訂造的鏡片,以微創方式植入眼球虹膜與晶體之間,醫生會先為患者滴麻醉眼藥水,然後在眼球開一個約3毫米的小切口,將ICL晶體摺疊,並從小切口植入眼球內,再將晶體放好,全程只需10分鐘。鏡片以膠原蛋白和聚合物造成,不會被身體排斥,可永久佩戴。眼科專科醫生許用藍解釋,由於手術不會改變眼球形狀和結構,因此不會出現傳統手術般眼乾、眩光及度數反彈等後遺症,術後也不影響患者佩戴美瞳,一旦日後患上其他眼疾,例如白內障等需作其他治療,也可隨時將ICL鏡片取出。 適合人士廣泛 近年植入宗數倍增 他指,ICL技術較傳統手術,患者適合範圍較廣,只要他們近視不多於1,800度、遠視不多於1,000度、散光不多於600度、沒有青光眼等眼疾、角膜和眼球健康,皆適合選用ICL技術。ICL技術自1993年為患者植入第一片鏡片後,至2019年在全球已累積植入100萬片,由2019至2022年期間,植入數量更急速倍增至200萬片,可見此技術已逐漸獲全球不少國家廣泛採用。Clarity清晰眼科早在10多年前將此技術引入香港,至今已為患者成功植入1,000片鏡片,為推廣ICL在本港的普及化,Clarity清晰眼科與Staar Surgical開設本港首間EVO ICL Premium Centre,日前舉行開幕儀式,清晰醫療集團行政總裁許勇期望,中心日後可為更多醫生和醫護人員提供ICL技術的培訓,亦希望舉行國際性的ICL會議及進行科研等,為病人提供先進的矯視方案。 毋須切割眼角膜 無礙日後治療選擇 隨著年紀漸大,長者患上白內障的風險大增,但原來他們早年接受的矯視手術類型,也會影響之後治療其他眼疾的方案。眼科專科醫生王嫣宜指,曾接獲兩名60歲以上、同樣患白內障的病人求助,其中一人在30年前曾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另一名則於25年前接受過ICL矯視手術,發現前者因當年激光矯視改變了角膜弧度,因此在計算白內障人工晶體時,精準度也受影響,亦限制了患者選擇白內障人工晶體的類型。相反,曾接受ICL手術的患者,因角膜弧度並無改變,故可精準計算出人工晶體,可選擇的人工晶體種類亦較多,例如可揀選多焦距人工晶體等,而該患者可隨時取出已植入的ICL鏡片,以進行白內障手術。此外,對於一些過往曾接受LASIK和SMILE矯視而出現度數反彈的人士,過去他們不能再次進行矯視手術來修正,結果被迫重回戴眼鏡的生活,但ICL技術為他們帶來曙光,因該技術毋須切割角膜,故他們可透過ICL技術,獲得再度「重生」的機會,改善視力。

人工智能優化網上買賣平台
Carousell利用大數據分析顧客需要

疫情衝擊零售業,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令愈來愈多中小企拓展網上業務。要成為優質的買賣平台,除了能捕捉客戶需求,提供良好買賣體驗;更重要是有優化搜索引擎的系統,提高用戶搜尋喜歡類別的機會。 網購市場競爭激烈,如何透過創新方法突破傳統零售產品的方式?二手買賣如何突圍致勝?買賣平台Carousell自2016年進軍香港,已被港人廣泛使用;加上疫情期間,人們的消費模式改變,不單幫助中小企業商家進行數碼轉型及擴展線上業務,提升產品及品牌的流量,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優化搜索引擎,消費者能快速找到喜歡的產品,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線上買賣平台。Carousell香港代表林相君稱,有五分之一的香港人都是活躍用戶。 運用人工智能 保持競爭優勢 用戶在Carousell平台上可以從超過30種分類買賣商品,包括樓盤、汽車、電子產品、流行時尚、家俬及家品等。林相君表示:「當中最受歡迎的四個產品類別是女裝、美容及化妝品、玩具及遊戲類和名牌產品,為了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我們現正繼續研究其他功能,並在不久的將來提供更多提升方便、安全的二手買賣的方式。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來改善用戶體驗,方便加快銷售過程,改善搜尋結果及推介產品,例如賣家只需拍下產品照片,系統就能推薦合適的上架價錢、產品名稱及產品類型,更容易找到心儀的商品。」除了拓展電子商貿,林相君認為接觸更多顧客的銷售平台外,還得要提升流量。「增設的旋轉商店『CarouBiz』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幫助賣家進行品牌推廣,以接觸更多買家,包括新增點擊量的錄影產品、新增信譽的優質賣家徽章,及對產品進行定時循環泵推廣。賣家便能充分展示產品及品牌,提升流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突圍而出。」 制訂行銷策略 擴大消費市場 林相君認為活動與品牌產品種類才是客戶瀏覽的關鍵。「如果沒有一個全面的分類平台,用戶或許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在線上線下不同的商店尋找自己想要的產品。因此,亦會加快拓展產品及服務種類,包括汽車和樓宇買賣及租用,以及家居服務,使購物選擇做到實用和方便。希望提供一個包羅萬有的分類平台,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在一個綜合的平台內找到他們的所需的產品及相關服務。」要將客戶與品牌價值聯繫起來,清楚地傳達品牌與其他品牌的不同之處,就得要善用品牌行銷策略,讓更多人認識品牌。「Carousell連續第三年在年終購物旺季推出品牌活動,在『雙十一』、感恩節及聖誕促銷熱潮下,鼓勵消費者購買二手商品作替代方案,避免過度消費,同時致力推廣可持續消費習慣。有見近年本地消費者著重交易效率及商品價值,經濟低迷下變得更審慎消費,因此推出『全民二手師』計劃,宣傳二手商品的價值,推動精明消費。還邀請了四位用戶石怡娟Jess(@valjess)、梁敏妍Melissa(@mel_leung)、湜澄媽Desiree(@desiree_dd)及梁世鈞Chris(@cleungg),以廣告形式分享真實的二手購物體驗,帶出精明消費者的消費心得。」 談及確保買回來的產品完好無缺,林相君建議買家和賣家建立聯繫的開放銷售平台,鼓勵用戶在描述中清楚地列出商品的質量及條件,並讓買家在交易時當面檢查。「無論交易金額多少,皆建議用戶在任何在線平台上購物時都要格外警惕。買家在平台上搜尋時可以使用物品條件篩選器找出想要的產品條件,例如列明『全新』或『狀況尚可』。讓用戶透過平台把閒置的物品輕易賣掉,賺取額外收入;或者建立專業的網店增加收入,享受到買賣的樂趣。」林相君歡迎更多品牌與Carousell合作,啟發所有人都成為買家和賣家,攜手確保有更多產品分類在平台上銷售,令新舊用戶有更好的選擇,以及不同二手商品買賣的方式,令購買猶如聊天般輕鬆簡單。

博思醫學診斷中心
助病人防患未然

港人健康意識日漸提高,愈來愈明白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博思醫學診斷中心提供一站式磁力共振、電腦掃描、正電子電腦掃描、EOS站立式全身負重X光影像診斷、3D乳房造影、超聲波檢查、X光檢查和骨質密度檢查,助市民及早診斷,防患未然。兩位創辦人許其達醫生及岑承輝醫生皆擁有豐富的公私營醫院放射科服務經驗,開設博思正是想將多年所學回饋社會,早前博思更開設第8間中心,更便利各地區的市民。 人才與儀器並重 博思聘有7位全職醫生,大部分具有香港私家醫院經驗,並且重視與客人的溝通。岑醫生表示:「我們的醫生都很親和,如果病人有疑慮,我們都很樂意去解答,減少病人的憂慮。」除了醫生外,儀器硬件也是重要一環。許醫生舉例指,博思是首家引入EOS站立式全身負重X光掃描的私營醫療中心,只需一次便可以拍攝脊椎及下肢,整個過程只是17至20秒,比傳統2D X光的輻射量少6至9成。博思亦擁有兩部西門子Biograph HorizonTM 正電子電腦掃描及一部GE discovery 610正電子電腦掃描,可分辨癌症的期數,有助醫生為患者作出最合適的治療建議,而全港擁有此技術的私營醫療中心並不多。另外,博思引入多部西門子MAGNETOM Aera 1.5T磁力共振掃描儀器的私營醫療中心,優化檢查流程。博思亦首創將資料影像底片及報告上載至雲端,轉介醫生可即時看到病人的醫學影像及報告,大大提高了效率,令醫生和病人及早了解病情,從而進行治療。博思既提供高端的客服,亦會為醫管局轉介的病人服務,並為這類病人提供特別優惠,讓病人能以負擔得起的價錢進行體檢,免去排隊輪候公營服務之苦。 旺角中心特設女士專區 位於旺角中心的體檢中心,環境優雅,大大減低病人對體檢的恐懼,中心面積達1萬8千呎,是朗豪坊中心的一倍,亦是博思最大的一間中心。岑醫生表示,博思的第一間中心正是位於朗豪坊,由於反應良好,開業年餘後已供不應求,考慮到九龍區是整個香港的中心,新界及九龍的顧客都感方便,因此特意在旺角中心再開一間,與朗豪坊中心作分工。由於旺角中心設有不少醫生診所,病人看完醫生後便可前來做體檢,加上設有博思專用電梯,方便乘坐輪椅的病人上落。這裏還設有女士專區,女士進行乳房造影時,專區內不會有男士出入,大大增強私隱度,不怕出現尷尬的情況,讓客人體檢時更加放心。 樂見港人預防意識提高 許醫生當年就讀醫科時,已看到放射治療科的潛力,他樂見近年港人預防疾病意識提高,他指出:「我們的角色是提供全面的儀器,跟不同的專科醫生商討和配合,幫助病人有一個全面的診治。」他認為醫生單靠一對手,能做的檢測始終有限,在先進科技輔助下,醫生便可以跟病人做全面診斷,更好地對症下藥。岑醫生進一步解釋道:「以肺癌為例,如果單靠電腦掃描,只可估計哪個局部位置有腫瘤,但不知道有否擴散,有了正電子掃描的輔助,腫瘤科醫生、手術醫生更能掌握患者的病情,以決定是否需要做手術,或使用哪些藥物等。」岑醫生又指,博思的「思」,除了是「思想」的「思」,也是「老師」的「師」,他們希望把知識分享出去,讓大家在預防疾病及認識疾病方面做得更好。因為癌症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第一期發現時立刻進行治療,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但幾乎所有癌症都要到後期才出現病徵,到出現病徵時才醫治便太遲了。許醫生表示:「這幾年我們驗出很多早期肺癌、很嚴重但沒病徵的心臟病,間接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博思開業已有五年,許醫生和岑醫生都強調,他們的宗旨就是為市民服務,成為香港人的健康拍檔。

養和醫療集團實踐李樹芬醫學基金會三大理念
積極推動醫學教育 醫學研究 慈善醫學服務

醫學不斷進步,嶄新醫療設備及治療方案推陳出新,需要持續學習及研究,才可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養和醫院自1922年成立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一直以病人為本致力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創辦人之一、前任院長李樹芬醫生成立的「李樹芬醫學基金會」今年亦屆六十周年,養和過去一直透過各項工作,在醫學教育、醫學研究、慈善醫學服務三方面不遺餘力,體現基金會的宗旨和理念,持續提升醫護專業水平、推動醫學發展以及關懷病人的福祉,展現出養和作為私營醫療機構不一樣的營運風格。 「養和成立一百年,亦即養和這個品牌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養和醫療集團首席醫療總監、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醫生表示,養和百年品牌的背後,不可不提前任院長李樹芬醫生(圓圖)的付出和貢獻,他於1963年3月3日成立李樹芬醫學基金會,以「醫學教育、醫學研究、慈善醫學服務」作為三大宗旨,一直引領養和持續發展和進步,並透過養和的各項工作實踐其精神。 持續醫學教育 提升醫護專業水平 養和在1927年設立護士學校,通過在院培訓及海外交流,為醫院及社會培育大量高質素的護理人員。養和特別安排專責同事為在職醫護人員設計和安排進修課程,例如深切治療、腫瘤科護理等不同課程,鼓勵醫護同事持續吸收新知識。「醫學教育是發展尖端醫療的『根』,正正因為醫學科技不斷進步,醫護人員必須不停學習、鑽研新知識,才可以追上步伐。」陳醫生笑言:「我在70年代畢業時仍未有超聲波、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等儀器,醫護人員如果不持續進修,只會停滯不前。因此養和如此重視醫護教育和培訓,這已成為養和的重要文化。」除了護士培訓,養和在1998年及2013年起,分別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的醫科生提供實習機會,「幾乎所有在港大畢業的醫科生,都曾經來到養和實習。」此外,養和亦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開辦護理課程,攜手培育新一代醫護人員。2000年起為有意獲取專科資格的醫生提供專科培訓,涵蓋外科、骨科、眼科、整形外科及家庭醫學等。今年4月起,養和將與香港大學展開「臨床醫護聯合培訓計劃」,讓港大醫學院的教授及醫護人員,在養和醫療集團旗下的機構提供臨床服務。陳醫生指出:「計劃旨在給具資歷的專科醫生在養和執業,同時繼續實踐其教學使命和深造,這次合作標誌養和正式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的關聯教學醫院。」 科研探究 提升治療效用 養和由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全資擁有,而基金會以自負盈虧和非為營利的模式運作。養和醫療集團及旗下成員的所有盈餘,在扣除營運成本後,會投放於提升養和的醫療設備、拓展醫療服務,同時支持醫學教育和醫學研究。養和過去不斷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及技術,包括早年引進全港首部X光機、成功培育本地首名試管嬰兒,在癌症治療方面更屢創新猷。陳醫生指出,有賴基金會的支持,養和能夠投放很多資源添置最新的先進儀器,同時透過臨床研究協助「判斷」儀器的最佳應用範圍,藉以提升治療成效。特別在癌症方面,養和積極添置各類型診斷和治療儀器,包括各種放射治療儀器,可針對不同病人的情況,提供更精準和個人化治療。例如2019年引入全亞洲首部「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機,研究團隊就此進行多項臨床研究,其中於國際醫學期刊發布的一項研究,證明病人在治療期間及其後出現的副作用相對溫和及短暫,治療時間也有所縮短。陳醫生指出,每當引進新儀器,也需要培訓人手和提升技術同步配合。例如在筲箕灣阿公岩養和東區醫療中心即將投入服務的質子治療系統,由於是本港首部質子治療系統,因此需要派醫生和團隊到外地學習使用有關技術,為病人帶來更優質和完善的治療旅程。此外,養和在約五年前成立臨床試驗中心,並於2019年4月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為新藥的評估向國家提供臨床研究數據,陳醫生透露,現時中心有六、七項臨床測試正在進行中。除了院內「自家」研究項目,養和至今捐款逾一億港元,支持本地兩間醫學院設立十個教授席,推動醫學科研和學術交流。 醫學慈善 照顧病人所需 養和關注病人所需,一直不忘投放心力於慈善醫學服務,以實踐李樹芬醫學基金會的宗旨。陳醫生表示,其理念受到社會各界認同,因此近年亦與不同基金合作,資助有經濟需要的病人在養和接受醫療服務。其中有基金資助「通波仔」的手術開支,另有基金資助女性癌症病人在養和接受放射治療,正計劃擴展至資助女士進行心臟病篩查及相關治療。在社區層面,養和積極履行關懷社會的責任,多年來透過籌款幫助不同醫療機構。為鼓勵員工參與義工服務,養和在2009年成立「山村義工隊」,舉辦不同義工活動,例如上門探訪為長者量血壓及解釋藥物用途、步行籌款活動等。早在成立初年便為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籌款購置校巴,方便視障人士和病友外出,有見校巴日漸殘舊,計劃今年再籌款「換新車」。陳醫生表示,為鼓勵同事投入慈善服務以自身專業貢獻社會,同事每籌得一元,醫院也會捐出一元,例如每年由南華早報及香港電台合辦的「愛心聖誕大行動」,養和同樣是「籌一元、捐一元」。養和亦透過刊物、教育講座等讓病人了解最新疾病、治療技術的資訊,為公共衞生及醫療教育出一分力。 「專科中的專科」 推動精準治療 醫學日益進步,發展更專、更深入的專科已是世界趨勢。陳醫生認同未來需要更多推廣「專科中的專科」,例如婦科亦可分為婦科腫瘤科、微創婦科、生殖醫學科、婦科泌尿科等,更精準地照顧病人不同需要。護士作為醫生的最佳夥伴,其護理知識和技術亦要配合,因此養和特別會為不同專科部門的護理人員提供深造課程,推動醫護團隊成員之間的「臨床夥伴關係」,這亦有助促進跨專科醫療團隊合作,例如在治療中風病人時,除了醫生、護士,也需要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輔助醫療人員的合作,才可以讓病人得到最佳治療效果。另一方面,陳醫生指出,養和是本港目前唯一一間私家醫院為病人提供入院收費預算,清楚列明每項醫療收費,令收費變得「透明」,從細節着手照顧病人的治療體驗。

港豐遠東引入韓國品牌Haenim喜臨
UV LED消毒烘乾機 新手父母好幫手

父母照顧初生嬰兒無微不至,又要兼顧許多繁瑣工作,例如每日清洗及烘乾奶樽,難免感到身心疲累。為了減輕新手父母的負擔,專門代理醫療儀器、嬰兒用品的港豐遠東有限公司(港豐遠東)引入韓國嬰兒用品品牌Haenim喜臨,其中UV LED消毒烘乾機系列,能夠高效、安全殺滅99.9%細菌,成為一眾新手父母的好幫手。

一站式廚房設計專家 呈現優質家居品味
Mia Cucina營造「您」想入廚天地

家居設計反映戶主對生活的態度與品味,時下流行的開放式格局正正呈現不凡格調,煮食環境更開闊明亮,增加空間感。多年來致力提供一站式廚房設計服務,煤氣公司高級廚櫃品牌Mia Cucina的專業團隊為顧客度身訂造華實兼備的廚櫃,配合歐洲優質物料以及爐具產品,將新穎設計融入廚房,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融入科技 港鐵推動智慧出行
一站式貼心服務 載.向未來

作為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港鐵每日接載數以百萬計乘客。除了列車運作暢順外,為乘客帶來貼心及完善的服務,亦是重要的一環。港鐵總經理—市務及客戶體驗梁靜雯(Annie)指出,港鐵致力透過科技推動智慧出行,為乘客提供個人化及便捷貼心的出行體驗,作為「載.向未來」發展方向的重心。

康泰高爾夫中心引入先進室內模擬系統
推動高球普及化 培育新一代高球新星

高爾夫球向來被視為「貴族玩意」,加上缺乏練習設施,令高爾夫球在香港未能普及。而熱愛打高爾夫球的黃士心(Jackie)及黃進達(Jason),一年多前在黃金地段金鐘,設立「康泰高爾夫中心」,並引入韓國具規模的GOLFZON室內高爾夫球模擬系統,希望將高爾夫球普及化,中心未來更計劃開展多項青少年課程,推動這項運動進入校園,為本港培育新一代高爾夫球新星。

MOMAX緊貼社會變化
彰顯ESG價值

近年,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管治(ESG)成為全球企業愈趨重視的議題,企業均積極思考如何在業務上切合ESG框架,為持份者創造價值和最佳利益同時,把握可持續發展當中的機遇,並為環境、社會、經濟帶來裨益。作為本地領先電子產品品牌,MOMAX不單以創新思維緊貼科技潮流,持續推出嶄新產品滿足用家所需,更在公司營運及發展上注入ESG元素,為社會出一分力,期望能成為示範作用,帶領整個行業回饋社會。